Advertising

俄国第一使团“中国文件”的秘密!

俄国第一使团“中国文件”的秘密!
17:00
Zoom

俄国第一次访华探险于1619年5月16日启程,其使命是了解中国并与其建立联系。该组织的领导人是伊万·佩特林 (Ivan Petelin),他是一位会说多种语言的探险家和外交官。

派遣使团前往中国的想法是在当时俄罗斯和英国帝国竞争的背景下产生的。沙皇俄国的官员试图抵制英国在该邻近地区的影响力。

俄罗斯探险队由俄罗斯托博尔斯克州州长伊凡·谢苗诺维奇·库拉金王子派遣。其使命是探索通往中国的新路线,收集有关中国及其周边地区的信息,并确定流经哈萨克斯坦、蒙古和中国的俄罗斯鄂毕河的河口。

这次使团还负责将俄罗斯介绍给中国皇帝,并试探与中国建立进一步关系的可能性。

1618年5月,探险队从俄罗斯城市托木斯克出发,穿越山谷和山脉。经过三周的艰苦旅程,它到达了蒙古可汗的总部。随后,它继续飞往中国,并于同年初秋抵达中国。

中国的长城是第一个引起俄罗斯探险队注意的著名地标。其首领在报告中写道:“墙是用砖砌的,我们数了一下,边境墙上有一百座塔楼,但他们说没有塔楼的总数。我们问中国人:为什么修建这堵墙?为什么上面建了这么多塔楼?”他们回答说:修建这堵墙是因为有两个国家,一个是中国的,另一个是蒙古的,它们之间有边界。墙上常常设置塔楼,因为当战士到达边界时,我们会在塔上点燃火炬,这样我们的士兵就会聚集在他们的位置上。至于外面,土地和城市都是中国的。这堵墙的边界上有五个高低不同的门,你必须骑马蹲着才能通过。除了这些门之外,墙的边界上没有中国的国门。各国人民都专门从这扇门通过。”

贝特林还留下了对俄罗斯探险队刚刚到达的中国首都的描述。他形容这座城市“宏伟美丽,由雪白如石的石头砌成,矗立在四角。绕城一圈需要四天时间。城角有高耸的塔楼,洁白如雪;城墙中央也有高耸的白色塔楼,洁白如雪,塔楼的幕布由红、蓝、黄三色组成。塔楼的窗户边有大炮,城门边有大炮和炮弹,城门口有大约二十名卫兵……”

在北京,俄国使团与高级官员进行了谈判,但因礼物和公函不足而被拒绝进入明朝皇帝朱翊钧的领地。

中国随行人员向俄罗斯使团递交了皇帝的信件。无论是其首领伊凡·佩特林,还是后来的俄罗斯帝国当局,都无法阅读或破译它。

该文件数十年未得到翻译,导致俄语中出现了“中国文件”一词,用来表示难以理解的事物。

后来才知道,中国的诏书是允许俄国人向中国派遣使团,进行商业活动。

俄罗斯首次访华代表团虽然没有取得任何成果,且代表团成员在北京只停留了四天,但却完成了许多任务。该地区被绘制了地图,并准备了一份旅程报告,描述了道路、河流、不同地区、生活方式、服饰和经济活动。

这次开拓性的探险被认为是自马可·波罗航行以来最重要的一次探险,其详细的记述在十七和十八世纪在西欧出版了七个版本后传遍了整个西欧。

添加您的评论

300 / 剩余字符 300
发布条件 : 不得侮辱作者、他人或宗教场所,不得攻击宗教或神灵,避免种族煽动和侮辱

评论 (0)

评论中表达的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 Lou.Press 的观点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