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39
-
16:00
-
15:23
-
14:24
-
13:18
-
12:23
-
11:36
-
10:55
-
10:12
-
09:22
-
07:59
关注我们在 Facebook 上
尽管气氛紧张,巴西COP30气候大会最终仅就化石燃料问题达成最低限度协议
尽管气氛紧张,巴西COP30气候大会最终仅就化石燃料问题达成最低限度协议
在经历了格外紧张的最后一晚后,近200个代表团齐聚亚马逊城市贝伦,最终同意签署一份略显保守的协议,向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生产国做出让步。
《卫报》在11月22日(周六)结束为期两周的COP30气候大会谈判后总结道:“世界朝着终结化石燃料时代又迈出了一小步,但这不足以阻止气候变化的肆虐。”
除未派代表团的美国外,与会的194个国家最终仅达成了一项“自愿协议,开始讨论逐步淘汰化石燃料的路线图”,但协议文本中并未明确提及化石燃料。
英国《华盛顿邮报》补充道,在亚马逊河口附近的贝伦举行的这场“雨林气候大会”上,最终协议中删除了旨在阻止森林砍伐的路线图,这令环保人士“深感失望”。
《华盛顿邮报》分析称,这项协议“代表着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行业的胜利”,并凸显了自十年前签署的《巴黎协定》以来,“全球政治格局发生了多么巨大的变化”。《巴黎协定》承诺到本世纪末将全球变暖幅度控制在比工业化前水平低1.5摄氏度以内。
据这家美国日报报道,巴西总统路易斯·伊纳西奥·卢拉·达席尔瓦得到了近半数与会国的支持,但他仍然“坚持”在最终协议中提及“化石燃料的终结”。
但以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为首的主要石油生产国,联合数十个发展中国家,对此强烈反对。据《华盛顿邮报》报道,“其中一些国家辩称,由于大部分民众无法获得电力,他们无力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对他们而言,发展援助仍然是首要任务。
据《国家报》报道,这一僵局“无疑是受席卷全球的极右浪潮鼓舞的产油国的胜利”。这家西班牙日报报道称,尽管如此,签署国仍承诺到2035年将其用于适应气候变化影响的资金增加两倍,并在欧盟实施碳税后,就全球贸易问题展开对话,此前中国对此提出了批评。
据《圣保罗之声》报道,在最后一次全体会议上,各方对巴西主席国主持辩论的方式提出了批评。事实上,一些拉美国家对已通过的文本中的某些条款提出异议,并抱怨会议主席安德烈斯·科雷亚·多·拉戈忽视了他们的声音。其中,哥伦比亚的表态最为激烈,威胁要阻止最终文本的通过,而该文本此前已获得各方共识。
哥伦比亚总统古斯塔沃·佩特罗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他拒绝接受“《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30次缔约方大会宣言没有像科学界那样明确指出,气候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对化石燃料的使用”。会议因此中断了一个小时。据巴西日报报道,之后俄罗斯发言“表达了对巴西的声援”,并指责哥伦比亚及其盟友的行为“如同孩童”。
谈判结束后,欧盟气候行动专员沃普克·霍克特拉承认,欧盟原本希望看到一份“在各方面都更具雄心”的文本,但他认为仍然有必要支持这项妥协方案,“因为至少它让我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时代报》报道称。瑞士日报补充道,欧洲人主要担心的是被“孤立”,以及在他们努力维护全球气候机制之际,被认为“应对外交灾难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