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
中国首次完成北极冰层载人潜水
中国科学家利用升级版载人科学潜水器“蛟龙”号首次在北极冰盖水域进行载人潜水。
据新华社报道,此次任务是中国第十五次北极科学考察的一部分,是中国北冰洋科学研究史上规模最大、深度最大的一次科学考察。
水下通讯体验
此次任务不仅体现了载人潜水的精髓,还体现了与遥控水下机器人的独特协调能力。“我们在北极地区训练了水下通信、定位精度和动作同步性,”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指挥员傅金涛说。这段经历使中国科学家能够在深海执行复杂的任务,并为未来多台潜水器协同作业做好准备。
收集海洋生物样本
在潜水过程中,科学家们收集了数百个样本,包括虾、海蜘蛛和海葵等海洋生物,以及沉积岩和水。这些样本使我们能够更详细地研究海洋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水化学成分和海冰状况。
国家深海研究中心青岛分中心的科研人员指出,“蛟龙号”深海采集的样本质量明显高于常规海域采集的样本,这对于鉴定海洋物种、研究气候变化尤为重要。”
在分析样本时,科学家使用了人工智能工具和环境DNA检测技术。人工智能有助于快速识别物种,而DNA技术则能够检测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
任务范围和路径
此次科考船队由“雪龙二号”“捷迪号”破冰船、“探秀三号”“新海一号”科考船和“蛟龙号”潜水器组成。科考船从青岛港出发,向北航行至北纬77.5度,抵达北冰洋中部海域,开展海洋生态系统、冰情、洋流等观测。
任务结束后,100名科考队员返回上海。蛟龙号潜水器进行了十多次深海潜水,测试了处理样本和与机器人协调的新方法。